“一米视角”看鄂城┃精准服务“小候鸟” 多维赋能育未来
儿童友好社区是城市一角的放大镜,投射出对儿童的友好和关爱,关系着儿童的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鄂城区各地妇联紧紧围绕“一米视角”理念,在儿童友好“实事项目”上“深耕细作”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推进全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为全区广大儿童营造健康向上、温馨快乐的成长环境。花湖镇金鸡桥社区妇联根据辖区儿童需求,系统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一、基本情况
金鸡桥社区是典型的“候鸟社区”,超过70%的年轻父母每日跨市通勤,导致社区内儿童在课后、周末及节假日面临看护难、陪伴少、安全风险高、社区参与度低等多重挑战。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结构及其衍生的核心痛点,社区妇联坚持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将“候鸟社区”的时空劣势转化为服务创新的试验场,着力构建文化传承、安全保障、看护托管、公益实践四维联动的儿童友好社区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难题,促进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升了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金鸡桥社区以“精准匹配需求、资源高效整合、多元主体参与”为核心理念,系统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一)深耕文化传承,筑牢身份认同根基。 社区妇联针对青少年对本土文化认知薄弱的问题,创新推出“童心探非遗”系列活动,特别是“非遗进课堂”模式。通过邀请鄂州代表性非遗项目牌子锣传承人等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与互动教学,将青少年从被动的“听众”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者”甚至“传承者”,不仅成功抢救并活化了一批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更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孩子们在传承中创新,提出融合现代元素的想法,使非遗文化在童手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社区归属感。
(二)强化安全保障,织密儿童防护网络。 直面暑期儿童安全,尤其是溺水风险等痛点,社区妇联主动作为,打造综合防溺水项目,自建简易充气式游泳池,将潜在的风险点转化为社区内安全、受欢迎的“网红打卡点”。同时,联动消防站等专业力量,将安全教育从“纸上谈兵”升级为“实景课堂”和“模拟演练”,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火场逃生、防溺水等关键安全技能,有效提升了儿童的自护自救能力,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三)优化暖心陪护,破解看护时间难题。 针对“候鸟父母”通勤晚归造成的“时间差”看护真空,分发挥阵地作用和组织优势,将社区服务中心转型为“临时托管中心”和官方寒暑托班点。组建以辖区党员、巾帼志愿者为核心,吸纳返乡大学生等力量的志愿服务队伍,提供可靠的课后及假期陪护。服务内容超越简单的看管,延伸至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如“七彩假期”公益课堂),不仅确保了儿童的安全,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综合素质提升。
(四)赋能公益实践,培育小小主人翁精神。 社区妇联积极为儿童搭建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治理的平台,如组织儿童跳蚤市场进行义卖活动。鼓励儿童担任“小掌柜”,将所得用于帮扶辖区困境儿童,并可获得志愿服务认证。不仅培养了儿童的财商、沟通能力和爱心善举,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自身行动的价值,从被服务的对象转变为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和社区治理的参与者。社区妇联还主动链接资源,助力困境儿童参与赋能探索营,确保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金鸡桥社区的探索生动诠释了“儿童友好”的深刻内涵,通过精准服务与多维联动,有效破解“候鸟社区”的儿童服务难题,为城镇化进程中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成功范式。区妇联将聚焦经验推广,引导各基层妇联组织因地制宜,将“一米视角”真正融入社区规划与服务,共同绘就鄂城区儿童友好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