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映童心|鄂城区妇联书写2025暑期儿童关爱行动温暖答卷
当暑期的热浪渐散,一段关于守护与成长的故事仍在鄂城大地流转。暑假期间,鄂城区妇联以“少年儿童心向党 真情相伴护成长”为初心,联动泽林镇妇联、汀祖镇妇联及鄂州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汀祖镇、泽林镇奏响“彩虹行动”暑期关爱序曲。这次活动,以“体系化协作、多元化服务、长效化守护”为脉络,为孩子们的暑假绘就了安全、快乐、有爱的七彩底色。
一、创新协作机制,构建四级联动服务体系
“守护孩子,从来不是独角戏。”优质的儿童关爱服务需要多方协同、上下联动。此次行动中,我们创新构建“省级指导+市级统筹+区级执行+村级落地”四级协作体系,让每一层力量都精准发力:省级专业指导明确方向,市级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区级妇联牵头推进落实,村级组织与社工机构深入一线服务——从省到村,层层衔接、环环相扣,形成“需求有人听、资源有人配、服务有人送”的高效闭环。
启动仪式上,当孩子们接过装满书籍、画笔的“智育+美育”爱心礼包,稚嫩的笑脸与真挚的感谢,正是对这张“协作网”最好的肯定,也让党和政府的温暖,稳稳落在了孩子们的心间。
二、创新活动载体,实现“安全+文化+心理”三维赋能
“孩子不爱听说教?那我们就把课堂变成‘游乐场’!”针对儿童认知特点,鄂城区妇联创新设计“安全+文化+心理”三维服务载体,让知识传递不再枯燥,让成长体验充满乐趣。
(一)安全护航:“沉浸式体验”破解知识传递难题
暑期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摒弃“念条文”的传统模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讲安全:用电安全课上,卡通插画把“电流危险”讲得生动易懂,“电流躲避战”游戏让孩子在奔跑中牢记避险要点,课后“家庭安全小侦探”任务,更让孩子化身“安全卫士”,把课堂知识用到家里;防溺水课上,《防溺水小卫士》动画用故事讲清“三不准”原则,《同伴溺水怎么办》实景短片还原正确施救场景,搭配漂浮物自救演示,让“不盲目下水、不手拉手救人”的关键要点,深深印在孩子心里。
(二)文化浸润:“趣味化互动”激活传统文化魅力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传”下去,我们用“彩虹闯关”的形式,让孩子主动爱上文化:红歌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跟着《歌唱祖国》演奏视频拍手哼唱,活动室里很快响起整齐的童声,红色旋律在笑声中浸润童心;
书法课先玩“汉字拼图赛”“笔画接力跑”,孩子在游戏中消除对毛笔的陌生感,再通过“观察笔画形态—拆解书写逻辑—创作关键词作品”的步骤,一笔一画写下“彩虹”“守护”,在笔墨间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三)心理呵护:“具象化工具”破解情绪教育痛点
关注孩子的情绪,就是关注他们的成长。我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帮孩子学会管理情绪:“情绪猜猜乐”卡片让孩子认出喜、怒、哀、惧,“情绪温度计”教他们用色彩标注心情,“彩虹情绪瓶”用不同颜色的砂砾“收纳”情绪,原本抽象的“情绪”,变成了可表达、可梳理的具体事物;为留守儿童举办的“彩虹生日会”更成了温暖的焦点——定制蛋糕、集体合唱、手写祝福卡,让孩子在集体关爱中感受“家”的温暖;精选的《高情商影响孩子一生》动画,还把“独立”“自信”等成长道理融入日常场景,既帮孩子成长,也给家长带去教育启发。
三、创新生态建设,推动关爱服务“可持续、常态化”
“彩虹行动”不止是一次暑期活动,更是鄂城区妇联打造儿童关爱长效机制的重要一步。我们以此次行动为契机,构建起“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支撑+社会力量补充+基层组织末梢”的“彩虹服务生态链”,实现“需求调研—服务落地—效果跟踪”的闭环运作:活动后,孩子们的变化清晰可见:安全常识更牢了、文化兴趣更浓了、情绪表达更顺了,不少孩子从“害羞躲在角落”变成“主动参与互动”,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关爱”到“主动融入集体”的转变。
鄂城区妇联将继续以“彩虹行动”为抓手,深化与社工机构的协作,建立“季度回访+动态需求调研+定制服务升级”机制——春天送成长陪伴,秋天送文化体验,冬天送温暖关怀,让七彩关爱贯穿全年,让“彩虹”行动成为鄂城区守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成长的“永恒符号”,用持续的温暖,照亮每一个孩子的童年路。




